首页_傲世皇朝注册_权威认证登陆平台
首页_傲世皇朝注册_权威认证登陆平台
首页:「朋克娱乐」:首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4-26 19:01    文字:【】【】【
摘要:首页:「朋克娱乐」:首页 随着国家对理工科艺术教育的逐步重视,以及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急剧提升,理工科艺术设计类课程也越来越多地被开设出来。这些课程的开设,对提

  首页:「朋克娱乐」:首页随着国家对理工科艺术教育的逐步重视,以及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急剧提升,理工科艺术设计类课程也越来越多地被开设出来。这些课程的开设,对提高理工科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设计能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传统模式下的理工科艺术设计类课程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理工科艺术设计类课程正急需改革,制定一套更加适合理工科学生的课程教学体系迫在眉睫。笔者通过理工科艺术设计类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现从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改革思路和方案。

  有关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理工科学生对于艺术设计类课程提不起学习兴趣,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归纳了以下几种原因:(1)、一部分理工科学生认为艺术设计类课程对自己的专业和现实生活的帮助不大,无法提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更愿意把精力投入到对专业和现实生活有帮助的课程上;(2)、对于综合类大学,理工科艺术设计类课程往往是由艺术学院的专业教师任教,而艺术学院的教师往往习惯于将对待自己学院学生的要求带到理工科学生的课堂上,这对于几乎没有过艺术训练的理工科学生来说自然会觉得很难,从而使他们更加提不起学习兴趣。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自信心是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动力,学习将无法进行。理工科学生的学习强项自然是理工科类课程,而对于艺术设计类课程,绝大多数理工科学生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自然这方面的基础较差,从而他们对学好这门课程缺乏足够的自信心,总是怕学的不好被人嘲笑,不敢放开手脚去学。

  据本人近几年对理工科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和几位同行教师的反映,理工科学生在上完艺术设计类课程后反映教师的授课难度太高,他们难以掌握;而教师也反映学生艺术基础太差,很难教会。我们来仔细分析这个问题,艺术类学生往往从中小学开始就是班里的美术尖子生,高考前又在美术高考培训班接受过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的专业训练,再经过高考美术专业考试,层层选拔才考进大学的,自然在进入大学时就已经具备相当水平的专业技能;而绝大部分理工科学生在中小学时候不是班里的美术尖子生,更没有在高考前参加过美术专业培训,所以他们的美术基础知识、绘画功底、设计能力几乎是零。理工科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师往往来自于艺术学院的专业教师,他们习惯了教授自己学院具备一定美术基础的学生,自然会觉得理工科学生美术基础太差,很难教会了。

  理工科学生与艺术类学生,同样都上艺术设计类课程,但他们之间的需求是有差别的,艺术类学生除了学会设计,还要学会将设计很好的表达出来,而理工科学生原本就几乎没有美术基础,要让他们在这么短的课时内既要学会设计,又要学会如何很好的制作表达设计,这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再者理工科学生不是专业学艺术设计的,不需要学得这么专业,只要学会设计,学会鉴赏艺术设计作品,提高艺术修养,了解制作表达方法,或简单学习制作表达方法就可以了。理工科学生与艺术类学生由于需求的差异,应该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以往对于这两类学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太大区别,来自于艺术学院的任课教师往往习惯性的把对待艺术类学生的教学方法带到理工科学生的课堂上,这些教学方法并不适合理工科学生,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艺术设计类课程不是他们的专业课,所以学校往往安排较少的课时给艺术设计类课程,一般是一个课程32课时居多。这对于任课教师来说似乎有点难办了,本来理工科学生就几乎没有美术基础,还要安排这么少的课时来学习这门课程,所以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很难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教学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简明扼要的道出了培养兴趣对于学习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带着兴趣的学习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理工科学生原本就不像艺术类学生对艺术那么有热情,那么投入,所以对他们来说培养兴趣对于学好艺术设计类课程是多么的重要。笔者根据理工科学生的特点总结出了一些提高学习艺术设计类课程兴趣的方法:(1)、艺术设计类课程由于不是理工科学生的专业课,以至于部分理工科学生不重视这门课程,觉得这门课程对他们的专业和现实生活帮助不大,从而对这么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由此任课教师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要尽量安排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内容,对他们现实生活有帮助的内容,比较有趣好玩的内容,让他们感觉到原来这门课程学习的内容与他们的专业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能给专业和现实生活提供这么大的帮助,使他们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改善教学效果。(2)、艺术学院的教师往往习惯性的把针对艺术类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带到理工科学生的课堂上,导致理工科学生觉得老师的授课内容太难,他们难以掌握,所以部分学生就表现出气馁的情绪,逐渐对这门课程失去信心,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针对这个问题,艺术学院的教师,要调整教学目标,调整授课难度,对理工科学生学习艺术设计类课程,不需要有艺术类学生那么高的要求,理工科学生要重点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设计能力等,而表达设计的能力不需要做过高的要求,让理工科学生感觉到艺术设计类课程没有那么难学,是他们能够学得很好的课程,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部分理工科学生由于中小学的时候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学习过美术课程,对于自己的美术基础没有足够的自信心,所以惧怕这门课程,怕学不好,怕设计制作的作品被老师批评或被同学嘲笑。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调整教学方法,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扬。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们都渴望被赏识,当获得老师的肯定和赏识的时候,内心就能充满自信心,感觉自己是老师心目中的优秀学生,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激励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当学生学的不好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自信心,不要任意批评,要多加鼓励;学生表现出一点成绩的时候要多加赞扬、肯定,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心去学习这门课程。

  理工科学生美术基础远不如艺术类学生,艺术设计类课程的课时也非常少,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调整课程教学重点,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意思维、设计能力。课时这么少,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不高,就不能在课堂上过多的讲授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而应当多给学生欣赏讲解案例作品,将理论知识融入案例中去,通过多欣赏案例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多讲授案例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然后教师提出设计命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设计实践,大胆尝试各种设计手法,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设计能力。理工科学生美术功底不如艺术类学生,但这不代表理工科学生设计的作品就一定比艺术类学生差,没有学习过美术基础知识,有的时候反而没有束缚,更能放开手脚去设计,反而有可能创作出艺术类学生意想不到的作品。

  理工科艺术设计类课程往往安排的课时都比较少,一般是32课时居多,对于几乎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用这么少的课时学习一门课程,不能按艺术类常规的教学方法来上课,必须要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不然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除了在课堂上调整教学内容,侧重于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设计能力之外,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加学习。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技的时代,数码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理工科学生美术基础差、动手能力不足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弥补。电脑的运行速度提高的非常快,Photoshop、Flash等平面图形与动画制作软件升级也非常的快,功能越来越强大,操作技术越来越简单。理工科学生通过这些设计软件的学习,熟练掌握使用方法,从而弥补动手能力的不足。而这部分设计软件的教学完全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重点通过学生自学的途径来完成。理工科学生美术基础、动手能力不如艺术类学生,但理工科学生理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强,遇到问题爱专研,这些优点在学习软件技术方面得以体现,他们更容易学好软件技术,利用好这个现代科技手段来弥补动手能力不足的缺点。

  当今也是个新媒体的时代,QQ、微博、微信,让我们的交流方式和途径变的异常丰富。理工科艺术设计类课程课时少,可以开通班级QQ群、微博和微信,让学生添加关注,在网上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分享各自找到的学习资料。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的感想。老师将每个学生在网络上的交流情况评一个分,交流多的,贡献大的给的分多,反之则分少,从而促进学生课外积极交流学习。

  如今各个高校都有各种各样的社团和文化艺术活动,如动漫协会、戏剧社、书画比赛、海报设计大赛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和各类比赛,使艺术设计类课程所学的内容有用武之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丰富多彩的各类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在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激发了学生的艺术潜能,丰富了艺术知识。

  教学的改革是需要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努力创新才能实现的。理工科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是要改掉不适合理工科学生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制定一套更加适合理工科学生的课程教学体系,我们应该继续深入课程教学改革,使理工科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效果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西安邮电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源于原计算机系的微电子学专业,2005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专业方向设置偏向于集成电路设计。2013年,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的专业设置,将微电子学专业更名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09年至今,该专业累计培养本科毕业生6届。根据历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研究生报考方向,我们发现半导体工艺方向人数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西部地区半导体行业的投资力度也越来越大,例如韩国三星电子有限公司、西安爱立信分公司等落户西安,半导体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根据2014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一轮培养方案的定位,设置出半导体工艺、集成电路设计两大课程体系,可实现半导体工艺、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电路应用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半导体工艺课程体系除设置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器件物理等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包含集成电路工艺原理、器件模拟与仿真、集成电路制造与测试和半导体工艺实习等专业课程。本课程体系是微电子技术领域人才培养的核心,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集成电路制造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以及实践操作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因此,整合集成电路工艺原理与实践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微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现有的硬件环境和优势资源,加强软件设施,例如实践教学具体组织实施方案及考核机制的建设,构建内容健全、结构合理的集成电路工艺原理与实践课程体系,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尤其是半导体工艺人才培养的落实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实践的桥梁。集成电路工艺原理与实践课程体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不仅让学生充分了解、掌握集成电路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技术,而且逐步加强学生半导体技术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该课程体系相关实践环境建设与运行维护耗费巨大,致使大多数高等院校在该课程体系的教学上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经过多方调研考察、洽谈协商,与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进行校企合作,建立了半导体工艺联合实验室。通过中省共建项目和其他项目对半导体工艺联合实验室进一步建设、完善,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生提供了良好的工艺实践平台。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内容不能模块化、系统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钩,工程型师资人员匮乏,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对集成电路工艺原理与实践课程体系进行深化改革与探索,可谓任重而道远。

  集成电路工艺原理与实践课程体系服务于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本课程体系以集成电路工艺原理、器件模拟与仿真和工艺实践为主线,将集成电路工艺原理、半导体器件模拟与仿真、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新型材料器件课程设计和半导体工艺实习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明确每门课程、知识的相互关系、地位和作用,找到课程内容的衔接点,让每一门课程都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保证半导体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基本质量要求。在此基础上,设置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功率器件、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等专业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满足个性化培养需要。

  为解决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形式单一、综合程度不高导致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不足等现象,集成电路工艺原理与实践课程体系在力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的基础上,设置微电子学基础实验、半导体器件模拟仿真、半导体工艺实习以及新型材料器件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形成由简单到综合、由综合到创新的递阶实践教学层次。通过独立设课实验、课程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技活动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注重课程形式的综合化、科研化,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使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并行推进,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考核体系总体上包括理论课程考核体系和实践课程考核体系。目前,理论考核体系已基本成熟。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领域由于实践教学成本高、经费得不到保障,所以考核主体对实践环节考核的积极性不高、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考核制度不完善。集成电路工艺原理与实践课程体系在不断完善理论教学考核体系的同时,尤其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将教学实验项目的实验过程、工艺参数和器件性能等列为考核的过程。兼顾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考核与考评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和鼓励探索的多元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该体系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根据集成电路工艺原理与实践课程体系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教学团队秉承“以老带新”的传统,为青年教师配备老教授或资深教授作为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由老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业务指导,负责教学质量的监控与授课经验的传授。在老教师的“传、帮、带”和示范表率作用下,青年教师间互相听课、交流教学心得,定期组织教学竞赛,体现以人为本,强调德才兼备,营造青年教师良好的教与学氛围。同时,课程体系团队积极为任课教师创造条件,加大队伍培养建设,鼓励教师走出去,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目前,已有多位教师到企业参观交流、参加各种业务能力培训,取得了多种职业资格认证,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西安邮电大学经过多年建设和培养,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师资雄厚的教学团队,具有高学历化、年轻化和工程化的特点。本课程体系现拥有任课教师15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名,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8名,40岁以下的教师占课程组教师总数的60%,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占课程组教师总数的40%。

  实验环境是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关键性场所。根据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半导体工艺、集成电路两大课程体系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微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下设微电子学实验教学部和集成电路实验教学部,共计占地约1300平方米。微电子学实验教学部下设微电子学基础实验室、半导体工艺仿真实验室、半导体工艺实验室、微 / 纳材料器件实验室、材料器件分析实验室。微电子学基础实验室,拥有霍尔效应、高频晶体管测试仪、四探针测试仪等常规设备,可实现微电子学专业基础实验。半导体工艺仿真实验室,配置Silvaco、ISE和EDA等专业仿真软件,可实现半导体器件工艺参数和性能的仿真。半导体工艺实验室拥有双管氧化扩散炉、光刻机、LP-CVD、离子束刻蚀机、磁控溅射台、高温快速退火和激光划片等设备,可实现半导体工艺生产。微 / 纳材料器件实验室设计专业,配备排风、有害气体报警系统,拥有气氛热处理程控高温炉、纳米球磨机、高压反应釜等设备,可实现多种纳米材料器件的制备。材料器件分析实验室,拥有吉时利4200-SCS半导体特性分析系统、太阳能模拟器和化学工作站等设备,可完成新型材料器件的测试分析。

  通过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环境优化,实现了实验教学中心的整体规划和布局;针对大型贵重精密设备配备专业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制定大型设备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实验平台的建设,将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在实践教学、科研方面搭建一个良好的学术平台。

  集成电路工艺原理与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使专业培养方向定位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明了。尤其是在教学形式上,从教学内容整合、考核体系制定、教学团队形成和实验环境优化等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改革探索。围绕集成电路工艺原理、半导体器件模拟与仿真和半导体工艺生产实践教学内容为主线,保证半导体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基本质量要求;利用选修课实现学生专业个性化培养。通过合理设置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课内课程与课外课程比例,可有效地控制教学内容的稳定性、机动性,推进课程内容的重组与融合。同时,引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校内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微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先后与西安芯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西谷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等微电子器件及测试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这些关系的建立,可使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校外公司,例如在西安芯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半导体器件再流焊工艺的实习。校内外互补的工艺实践体系构件,使学生不仅掌握集成电路工艺实践基本知识和原理,更能够掌握实际行业内集成电路工艺中需要考虑的系列问题,从而培养了工程的思维方式。

  理论学习是知识传递过程,实践则是知识吸收过程。实践环节教学能巩固、加深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集成电路工艺原理与实践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按层次分为半导体工艺原理、器件模拟与仿真和半导体工艺实践三个主要部分。通过半导体工艺原理的学习,掌握材料器件的基本参数、性能和制备方法;通过器件模拟与仿真,了解各种制备方法、工艺参数和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半导体工艺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地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实际动手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可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集成电路工艺原理与实践课程体系,在理论教学方面,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实现网络教学。通过网络教学系统,开展互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活动如批改作业、讨论答疑和查阅资料等传到网络教学系统上;开发试题库,建设合理的测试系统。在实践教学方面,将部分实践教学环节以录像的形式上传到网站上供学生学习、参考,部分实验室实行全天候的开放,学生自主学习、管理。通过兴趣小组、创新项目和开放性实验等多种方式,形成团队教师定期指导、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的滚动机制,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为我校培养微电子技术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根据西安邮电大学2014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新一轮培养方案的定位及社会发展对半导体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本文提出集成电路工艺原理与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本课程体系以半导体工艺原理、器件模拟与仿真和半导体工艺实践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修订和完善,保证半导体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根据现有实验环境、实验设备和优势资源,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完成微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的整体规划布局。通过师资队伍的建设、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明确任课教师的职责,出台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时效性。通过上述诸要素的相互协调、配合,实现集成电路工艺原理与实践课程体系“非加和性”的整体效应,促进微电子技术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1] 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88-90.

  [2] 马颖,范秋芳.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5-108.

  [3] 别敦荣,易梦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与政策应对[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1):11-13.

  [4] 王永利,史国栋,龚方红.浅谈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0(19):57-58.

  [5] 刘华,冉盈.课程群内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5):120-121.

  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艺术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12月进入“211工程”,成为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之一。学校现有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硕士、工商管理、建筑学、应用统计、国际商务、工程管理等6个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类别;53个本科专业。学校拥有光学工程、材料学、结构工程3个国家重点学科,3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产学研中心1个、国际合作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27个、行业重点实验室3个。2012年获批北京市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学校现有建筑勘察设计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目前,学校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教师中有全职两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262人,硕士生导师1375人,突出贡献专家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14人,入选“北京市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简称“海聚工程”)57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3人。学校现有在校生30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2800余人,研究生90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3900余人,留学生800余人。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创建于1958年,曾培养了数十位工艺美术大师和大量艺术设计人才,现有编内在岗教职工200人,专业教师14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90余人,优秀的教师团队来自的高校和企业,屡次在国内外艺术和设计活动中获得丰富奖项,并承担了大量服务首都文化与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与课题,为设计学科发展构筑了宽广的科研与学术平台。学院还聘请了日本设计大师黑川雅之先生、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研究生部主任 AndyOgden教授、日本建筑设计大师隈研吾教授、日本建筑结构大师新谷真人教授、德国斯图加特国立美院原院长雷曼教授、德国宝马汽车公司高级设计师乔治先生等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学院现有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同时还招收艺术硕士和工业设计工程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院下设7个系(工业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服装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系、工艺美术系、美术系),目前本科专业设有动画、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和环境设计。学院围绕“基础扎实、视野宽广、思维活跃、实践和动手能力强、具有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人才培养理念,以项目课题和工作室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生除了课程学习,还有丰富的专业实践活动,包括参加学院组织的国际、国内设计竞赛、设计工作坊、大师论坛、各类讲座,举办和参加展览。在校期间,学生们还有机会参加企业及教师的实际项目,以及申请作为交换生到国外合作院校留学,为学生毕业后的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学院追求传承、创新、人文关怀的学术精神,营造了开明、活跃、思辨的学习氛围,学院的图书馆、专业工作室、“博物馆展陈与空间实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金属、木工、陶瓷、雕塑、丝网印刷、服装、染织、摄影、动剪、漆艺、首饰等10几个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系统学习的场所;“工艺美术馆”使学生更直接地感悟中国传统设计文化;“视觉艺术馆”和“学生展厅”更是学生了解当今艺术设计动向和自我专业才能展现的空间。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与国内外多所艺术设计院校保持着长久的合作交流关系,在学校“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总体建设目标指导下,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力图使学生具备跨界、协同、多学科融合的素质和国际化的视野,为建设一流的高等艺术设计学科而努力。

  专业/专业类 学制 招生人数 学费 说明 动画 四年 60人 10000元/年 京外招生计划将参照艺术类“校考”合格生源的分布情况制定;北京市计划招生190人。 设计学类(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1、符合2015年教育部和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高等学校艺术类报考条件。

  2、通过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组织的艺术类“省统考”。

  请考生登录北京工业大学点击“招生就业”进入本科招生网的“特殊类型招生网上报名系统”,点击“艺术类考生报名”进行网上报名。

  (3)网上支付专业报名考试费100元(另:须加0.8元网上支付手续费)。

  (4)缴费成功后,根据我校安排的考试日期进行选择,确认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准考证号(注:只能选择一天参加考试;若所报日期场次的考场人数已满,只能选择其它场次)。

  (5)报名信息填报完整、确认无误后,请于2015年1月30日12:00起通过网上报名系统自行打印《准考证》。(注:《准考证》要求A4纸规格,须为系统生成格式,其它格式无效)。

  (1)报名表由考生本人填写,确保各项内容线)网上支付专业报名考试费前,考生可登陆本系统修改报名信息。

  (3)考试日期安排为三天,限报人数为5000人/天,额满后系统将自动关闭当天的报名;若所有场次在报名截止日期前额满,系统将自动关闭报名。请考生安排好时间、尽早完成报名。

  (4)缴费成功后,考生所选择的考试日期将无法修改,请考生慎重选择考试日期。

  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北京工业大学校本部(具体考场以网上打印的准考证为准)

  (1)考生须持2015年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艺术类统考准考证、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艺术类招生专业考试准考证、身份证原件进入考场,证件不全者将不能参加考试。

  (2)考试当天考生按准考证上的考场和考号安排,提前45分钟进入指定考场。

  (3)考生自备画具(含画板),画纸由学校提供。其它物品一律不得带入考场,画板上不允许粘贴各种图案。

  专业校考满分为600分,其中:色彩(默写)200分、创意速写200分、素描(默写)200分。考生可于4月初登陆报名系统查询专业校考成绩(日期如有变动,网上另行通知)。我校将向各省高招办报送合格考生数据,不再单独向考生寄发书面校考合格证,考生可通过报名系统自行打印校考合格证。

  (1)获得我校专业考试合格证和生源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艺术类统考合格证的考生,同时必须参加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的

  (2)正式填报志愿时,填在本科提前批次志愿栏中(请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公布的所在批次为准)。

  (1)从已取得我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合格证书、并符合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艺术类招生条件的考生中择优录取。

  (2)文化考试成绩达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类本科院校艺术类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对于按照文理分科投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时分别按照文理计划录取;对于不按照文理分科投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时不再分别按照文理计划录取。录取时均按文化考试成绩加上我校专业考试成绩进行总分排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如总分相同按专业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其中,对于专业总分全国排名前20名、文化总分达到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类本科院校艺术类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者,优先录取。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艺术素养、宽厚的人文基础,系统掌握动画理论、方法和技术,基础扎实,具备独立思考,善于沟通,勇于创新,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该专业注重学生的原创意识和原创能力,画面分镜创作、造型设计、原画设计、后期合成和特效制作的能力,熟练运用常用动画和交互工具、软件、技术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策划、创作、技术实现和推广能力。动画专业下设动画与交互动画两个方向。主要专业课程:动画造型基础、动画技法、动画艺术概论、视听语言、场景设计、分镜创作、动画剧作、动画小品、交互动画设计、3D角色造型、动画后期等。

  就业方向:动画、游戏研发、影视广告、交互式多媒体、网络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创作制作、游戏研发、广告创作、影视制作、数字媒体设计、交互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等相关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艺术素养、宽厚的人文基础,系统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基础扎实,具备独立思考,善于沟通,勇于创新,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在传统美术、平面印刷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影像和网络技术领域的创意、美学和表现能力,以及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下设视觉传达、绘画和雕塑三个方向。主要专业课程:创意思维训练、图形语言、字体设计、版式设计、插画、书籍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视觉形象识别、编辑设计、网页设计、UI设计、交互设计、摄影、素描、色彩、绘画、雕塑、创作等。

  就业方向:广告、包装、出版印刷、互联网、影视传媒、艺术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视觉形象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影像、自由艺术等相关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艺术素养、宽厚的人文基础,系统掌握环境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基础扎实,具备独立思考,善于沟通,勇于创新,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该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表现能力、国际化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环境设计专业下设环境设计、工艺美术两个方向。

  主要专业课程:构造与形式、空间概念设计、建筑设计、城市景观设计、风景园林设计、室内空间设计、室内装饰与陈设、主题空间形态设计、材料与工艺、传统文化与艺术、漆艺创作与设计、纤维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金属艺术设计、首饰艺术设计、综合材料与工艺设计等。

  就业方向:建筑设计院及事务所、园林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及策划公司、建筑装饰设计公司、各类博物馆及展览展示公司、工艺美术工作室、装饰艺术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主题空间设计、日用工艺品和装饰陈设品的开发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艺术品开发等相关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艺术素养、宽厚的人文基础,系统掌握产品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基础扎实,具备独立思考,善于沟通,勇于创新,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该专业注重培养掌握系统设计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设计实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木工基础、金工基础、造型基础、机械制图、材料工艺、模型技法、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交互设计、人机工程学、工程设计、设计课题、产品设计、家居设计、展示设计等

  就业方向:工业设计公司、信息、电子等高新技术企业、家电、玩具、礼品、家具与家居用品、汽车设计制造、展览展示、商业展陈、建筑及室内装饰、配饰设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商业策划、产品研发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等相关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艺术素养、宽厚的人文基础,系统掌握服装与服饰品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基础扎实,具备独立思考,善于沟通,勇于创新,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该专业注重培养时尚创意、款式设计、结构工艺、材料技术、成衣设计与制作能力。

  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服装材料、服装效果图、服装版型与工艺、立体裁剪、时装设计、服饰品设计、时装品牌与营销、服装企业工艺流程、服饰陈列设计、形象设计、蜡染工艺与设计、扎染工艺与设计、网印工艺与设计、编结工艺与设计、刺绣工艺与设计等。

  就业方向:时尚行业、服装及服饰品企业从事服装或服饰品设计开发、服装与服饰品版型技术开发、服装品牌营销、服饰陈列设计、形象设计等

  北京工业大学校本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邮编:100124)

  八、 前往北京工业大学校本部交通路线、988路在北京工业大学(西门)下车;乘29、53、486、674(由东向西单向)路在北京工业大学(南门)下车。

  乘地铁十号线在劲松(站)下车,换乘29、535、541、98、601路公交车;乘地铁七号线在九龙山(站)下车,换乘30、985、988、973、621、

  486路公交车;乘坐地铁一号线大望路(站)下车,换乘30、985、988、973、621、486路公交车。

  3、自驾路线(考点校内停车位有限,请尽量选乘公共交通)四环路主路由北向南方向“北工大路/华威桥/东三环”出口出,天桥下右转进入东门;四环路主路由南向北方向“华威桥/东三环”出口出,盘桥直行进辅路进入南门。

  南苑机场:乘机场大巴西单专线大红门(站)下车,换乘地铁十号线后换乘公交车。

  北京西站:乘坐53路北京工业大学南门(站)下车或乘坐地铁七号线后换乘公交车。

  我校在办学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积极实行“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强力推进每天锻炼一小时,努力提高体育艺术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科学发展,得到了学生、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认同与肯定。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下办学思路。

  一、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线.以德育建设为根,结合实际,统筹规划艺术体育工作。我们紧紧围绕“让每一位师生获得成长和成功”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一体两翼,特色弘校”的办学思路,既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又把艺术体育工作的特质内涵彰显出来。综合分析学校师生的自然条件,将“大众的文化品质”作为艺术体育工作的总体定位来开发校本课程。课程设计包含普及型教学和拓展提升两个层次,在抓好普及型教学的同时,将有艺术体育天赋的学生挖掘出来重点培养。逐渐形成了合唱与篮球两个主打品牌,通过这两个品牌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又带动了其他课程建设的开展。按照“德育也是升学率”的教育思想,我们把德育的课程设计列在所有开发课程的首位,建立了德育工作室,创建了《暖桥》心育期刊,成立了“青爱小屋”,把德育融入艺术体育工作之中,使“心智健全、德艺双馨”成为我们开展艺术体育工作的德育目标。

  2.多措并举,多渠道并进,努力推进艺术体育工作。(1)日常抓规范。艺术体育工作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拥有健身健心的习惯,这样,学生才可能有未来人生的均衡发展。艺术体育工作需要德育工作室的统一协调部署、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作为支持。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室根据常规工作设计出全学年班主任工作评比条例,将校操、广播操、冬季跑操、眼保健操、大课间、经典诵读、班歌嘹亮等作为日常规范的支柱项目,检查总结观摩提升。上满课时,不随意挪用占用艺术体育课时。(2)活动促发展。艺术体育工作的有效发展,一定要有活动作为载体,一定要在活动中提升质量。为此,我们借助大课间的广播操这一载体,每年都精心设计与组织“舞动青春”的广播操比赛,所有任课教师和学生全员参加。同时还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家长委员会成员和专业人士人校观摩并做技术指导。这项活动我们连续开展了五年,成为了学校的一个工作习惯。环环相扣的工作打法也让学校的艺术体育工作有了含金量。(3)细节设计彰显教育追求。我们坚持从一点一滴中找出学生体能提升、健康习惯养成的教育发力点来设计落实体育艺术工作,使学校的工作不断与可持续发展。如学校德育室围绕“让学生动起来,让效果好起来”及人楼安全和学生体能的考虑设计出入楼方案,每天两次入楼在音乐中走“龙形图”。既避免拥堵,又强化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如,学校体育教研室设计的“占英武术操”,包含了中华武术的基本动作,让传统武术项目走进校园,每天下午大课间时间全校做武术操。

  3.全方位培训,多层次培养,夯实提升艺术体育工作质量提升的基础。坚持把提升全体教师艺术体育素养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全方位开展培训,多层次培养教师。一是注重教师队伍全员培养。在学校讲堂上对全体教师进行艺术体育知识的培训,培养教师个人的艺术修养,提高全员体育、艺术素养,成为“体育、艺术2+1项目”的参与者和指导者。二是注重班主任教育思想的转变。班主任会上厘清教育观念,放弃重“智”轻“慧”的短视思想,树立教育是为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奠基的思想。三是注重提升专业教师的培训水平。让教师的专业水准给学生以强有力的吸引。如寒假期间我们组织心育教师分别到山东、北京参加培训,让心育教师的教育视野在培训中不断与时代接轨。音乐合唱指导教师每年要参加一次部级别的合唱指挥业务培训,使我们的合唱工作前行中有了支撑。四是注重家长的培训。在家长会上分层次做讲解,让家长意识到艺术体育工作的迫切性和不可逆性,支持学校的工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以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1.互联网时代要挖掘教育的切人点,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视野,让艺术体育照亮学生的人生旅程。教育面临的切实问题是我们如何让学生从电脑手机游戏中走出来,让学校有能力和气力与网络争夺教育的主动权。所以学校要有自己的教学定位,让教育有自己的灵魂,让艺术体育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校园因为是学生眷恋的热土而被吸引。

  2.正确处理好学科间的关系,只有学科教育,没有主副之分。传统教育中的重知识传授和对技术的培养恰恰封闭了对人思想性灵的关注,所以学校从管理的角度要有充分的认识,学校要对此有一个良性的区分,才可能有教育的均衡局面。

  3.艺术体育要走出校园,向社区和家庭延伸,共同营造重视体育和艺术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我们在感知到很大一部分的中国人缺少自信的同时,一定会思考教育如何让自信产生。艺术体育单单生存在校园,那么生命力、活力均会显得极为赢弱,只有与社会接轨才可能迸发出能量与生机。

  过去的几年,我们的艺术体育工作得到了师生的认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2012年,学校篮球队取得大庆中学生篮球赛第四名的成绩;2013年,获中国高中、初中学生篮球联赛黑龙江赛区比赛亚军,被共青团大庆市委评为“全市优秀社团”;2014年,获中国高中、初中学生篮球联赛黑龙江赛区比赛第四名,大庆中学生篮球赛第三名。飞叠杯队单人成绩9秒07,双人最快成绩12秒。学校合唱团2010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荣获大庆市中小幼艺术比赛一等奖。几年里学生参加了大庆市一系列的(政府组织的)与社会对接的公益演出,受到了一致好评,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舞台经验,还展示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学校开设心育课程后,每学年接受心理辅导人数达到14,000人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获益5,200人次,相同困惑团体辅导受益约700人次,个体心理咨询100人次。

  综合分析学校的体育艺术工作,思路是符合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总体要求的,持久发力,久久为功的常态做法是要坚持的。几年来,学校在文化课成绩稳中有升的同时艺术体育教学工作也同步发展,“一体两翼,特色弘校”的工作效果彰显。艺术体育教学工作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教育记忆,让艺术体育教师的专业追求有了觉醒,让学校的工作充满张力。尽管如此,我们也意识到还有一些问题急需改进:校际间的活动开发处于空白,身边的优秀学校还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师资力量不是很均衡,在一些项目上我们依旧是没有体系,与社会办学力量没有交集等。下一步,我们将吸收借鉴兄弟学校的好做法、好经验,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此项工作有源头活水。

  2014年江苏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课题“高职与本科‘3+2’合作培养机制研究”(z/2014/10),主持人:蒋雍君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与任务。江苏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继续做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职[2013]9号),明确提出发挥高职和本科两种院校的优势,探索“专本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方式,以吸引优秀生源、拓展办学渠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本文围绕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在“专本衔接”培养体系中的实践探索,讨论“专本衔接”的课程建设思路。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自身还不完整,中职与高职、高职专科与本科在衔接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不协调之处。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沟通将会越来越频繁,甚至成为一种常态。从目前的发展形势看,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将在一段时期内长期存在,而民众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在受教育层次上的要求,也是民众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旺盛需求的一种积极回应。此外,从实践来看,层次的不断提升也是工艺美术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的要求。

  正是基于这一发展趋势,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选择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明显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与南京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陶艺方向)开展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项目于2013年5月13日获批,2013年9月招生,至今,该项目已有在校生94名。两所学校在项目获批之后就多次安排讨论和研究,重构了课程体系,调整了教学内容,初步形成了专本贯通的培养体系。

  在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如何实现顺畅沟通与衔接这一问题上,研究者们有不同认识。有的研究者认为要从实体层面实现衔接,有的则持突出不同层次差异性的衔接观。“专本衔接”项目组经过研究后认为,以课程衔接为主要手段,形成专本贯通的培养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思路,也是今后不同层次教育实现沟通与衔接的发展趋势。因为不管是专科层次,还是本科层次,学校办学都是由多种要素构成,如师资、学生、校舍、设备设施、课程、管理体系等,而在这些要素中,处于核心的是课程,所有办学要素均是以课程为核心而展开的[1]。因此从衔接项目立项开始就确立了课程衔接的思路,从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多个方面来确定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并通过以课程衔接来构建专本沟通的培养体系。

  在培养体系构建的具体操作方案上,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专本衔接”充分考虑了从课程体系进行衔接的相关要求。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趋势,针对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项目需要,对于“专本衔接”项目人才培养的方案重新进行调整与构架。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三个核心环节是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能力分析[2]。首先,结合本专业特点,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陶瓷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召开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研讨会,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基于工作过程对于课程进行项目模块化设计,突出不同层次、不同学历要求的岗位针对性和技能应用性的要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能力,以行业标准为参考,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归纳出相应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岗位,再分析出岗位的职业能力。

  突出岗位针对性和技能应用性的要求,逐步加强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课程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课程的设置,形成源自陶瓷生产一线、符合陶瓷艺术教育规律的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并不断深化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初步建立了符合艺术课程学习特点的评价方式,探索课程资源组合模式,从而保证项目课程的全面有效实施。此外,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与座谈,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以及职业岗位的项目导向模块化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围绕项目实施过程,搭建课程之间的联系,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建立项目式课程实施方案,进行课程和教材建设,使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灵活多样,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为确保基于课程衔接的专本贯通培养体系能得以顺利实现,不断提高高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项目组从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充分考虑了专本课程衔接所应具备的外部条件与保障措施,从师资队伍、校企实习实训条件等多方面完善了专本贯通培养体系。

  在“专本衔接”项目的总体设计上,项目组充分考虑专科层次与本科层次教育教学资源和条件的各自优势。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组建了专、本院校教师共同构成的协同培养共同体。前三年高职专科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围绕项目课程的需要,在进行项目课程模块化训练与实践的教学过程中,高职的陶艺专业师资(包括一些工艺大师和名人的兼职教师)对于具体的工艺制作流程进行集中地实践训练,如陶瓷造型设计、陶瓷模具制作、紫砂成型手工工艺、均陶堆花工艺等项目课程的实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于具体的工艺流程和具体要求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将来的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岗位职业能力有较直接的认识。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南京艺术学院专业师资的参与,比如设计原理、陶瓷概论、形式基础、设计史、实验性设计等课程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设计理念,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接触具体工艺之前能够充分的积累设计原理的相关知识,为后面的实践性训练做准备。

  后两年的本科阶段的学习,学生进入在国内外卓有影响的综合性艺术学府进行专业技术与设计实践的提升。围绕项目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主要由南艺的师资团队进一步引入工程项目进行教学,如设计创意与方法、实验性设计、综合材料设计、主题设计等课程,学生在参与项目实践过程中,对于除陶瓷之外的一些材料的运用有更多的认识,对于设计创意的方法和实验性的设计有了更多接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高职的师资也参与到具体项目教学中。

  专、本院校师资组成的协同培养共同体是当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思路下的一种重要的尝试。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职与本科师资的一些缺陷,能够各取所长,共同培养学生,对于学生不仅是一种获益,对于师资团队的教学实践能力、设计理念的提升,以及整体团队的协作等方面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现代职业教育具备鲜明的跨界性特征[3],因此,从招生到培养,从课程到教学,从教师到学生,都体现了职业教育跨越不同主体、不同领域的特点。因此,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除了理顺教育体系内部的关系,还要注重职业教育培养过程所涉及的外部联系。对于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专本衔接”而言,构建校企协同创新项目化实训体系,是专本沟通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具体的实训体系建设实践中,校内外实训基地的项目实践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不断完善从基础认知实践―专业技能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的项目化递进式的实训体系。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营造真实生产场景,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项目导入为引领,积极探索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在模块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步明确岗位的任务和专业技能的要求。

  基于校企协同建设与创新的基本思路,以开放、共享的思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认知实践与生产实践对接,技能实训与实际项目对接,顶岗实习与实际岗位对接。通过与企业建立更为完善的产学关系,与企业共建、互惠共赢的形式进一步推进实训基地的持续发展,加大投入培训设备的同时不断开辟新的合作形式和渠道,不断完善实习项目,拓展实践能力,并为保证实习考察和顶岗实习的质量,优化运作流程,加强监控措施,通过校企共同协商,进一步完善校外实训管理制度,使校企合作的途径与方式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且可操作性强。

  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提高职业教育课程的信息化水平,通过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覆盖面。因此,在“专本衔接”项目立项之后,项目组就确定了一系列的信息化资源建设思路。一方面,通过将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及相关的资源进行数字化覆盖,面向专业需求,开发与专业与课程相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使得原有的难以直观化和可视化的艺术课程教学资源逐步数字化,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也突出了优质资源的扩散水平,逐步建成了陶瓷艺术设计的专本一体化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另一方面,为了更进一步提高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水平,项目组积极探索与实践教学过程与陶瓷艺术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保证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1]徐国庆.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 教育研究,2012(5):69-74.

  [2]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姜大源.职业教育立法的跨界思考――基于德国经验的反思[J]. 教育发展研究,2009(19):32-35.

  笔者所带年级共150名艺术类学生,分别为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通过近两年来的工作实践和总结,结合对其他院校艺术类学生的观察和了解,笔者认为现今理工科院校艺术类学生在思想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艺术类学生大多性格单纯活泼,服从学校的管理,坚决拥护的领导,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入党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艺术类学生文化课程功底较弱,人文知识不够丰富,自我意R较强,其遇事处事常以自我为中心,政治敏锐性较弱。

  艺术类学生通过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视角,追求个性。但在强烈的自我意识的驱使之下,艺术类学生喜欢独来独往,往往只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校园集体活动,对自己不感兴趣的集体活动表现出漠不关心甚至抵触的情绪,这不但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发展,还会对其毕业后融入社会埋下隐患。

  艺术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往往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大多能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课程学习,自觉参加各种专业比赛,注重专业成绩的获得和提高。但在对人文社科课程的学习上,艺术类学生较为被动,缺乏主动性,课程成绩也普遍较差。长此以往,势必会让艺术类学生文化课功底薄弱的问题愈发严重,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艺术类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善于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优势,能够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成绩。但是,绝大多数的艺术类学生对自己的发展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并未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些学生还在消极的生活态度下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缺乏正确理想信念的指导,更有甚者产生了心理问题,影响了正常发展。

  笔者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深知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必须时刻重视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和政治理论知识的提升,更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规范引导有机结合起来。要注重对新媒体工具等新型交流方式的使用,减少和学生之间的隔阂,并根据艺术类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讲座,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应对心理问题。

  文化课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对艺术类学生的吸引力一直不大,一方面是由于课程教育形式陈旧;另一方面是因为个别教师对艺术类学生持有偏见,将艺术生区别看待。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对教师从严要求外,更应利用好案例分析、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方式,丰富授课形式。专业课教师接触艺术类学生的机会较多,从学生的视角来说,其更容易对专业教师产生钦佩感。专业教师如果能够多了解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将思想教育的内容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应充分调动艺术类学生组织、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协调好班委会、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之间的关系,开展学生喜欢的、参与度高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活动,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增强其集体荣誉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要鼓励艺术类学生在课余时间走出校园,外出进行社会实践,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力,逐渐成长为符合社会需求的艺术类人才。

  艺术类学生通常对自己没有明确的定位,容易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沉迷于网络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学生入校时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青春榜样力量的宣传、名师名家的讲座也会对艺术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兴趣所在,使其尽早考虑自己大学生涯乃至人生的发展路线,享受目标明确、内容丰富的大学生活。

  [1]张锐瑞.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5.

  2006年,电子科技大学罗小蓉老师强调将教师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陈卉2016年提出“微电子器件”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201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王蔚提出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整合角度出发,将“微电子工艺”课程的教学模式、内容、教材等将课堂、实验、实习3种不同教学形式作为一个课程模块穿插讲授,理论与实践彼此相互促进,编写教材,进行初步实施及评价,获得学生和微电子课程群其他课程主讲教师的肯定,评教结果为“A+”。2010年,华南理工大学廖荣提出微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改革探索。加快发展我国微电子产业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高校必须为民族微电子产业做出贡献,让学生在校期间熟悉双极型和MOS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流程,了解集成电路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打下坚实基础。

  1.课堂理论教学及学生学习效果实施标准建设。根据“微电子工艺学”知识点较多且抽象、工艺流程复杂等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将讲解为主体改变为讲解——学习双主体。方法如下:首先,精简讲授时间,增加课堂讨论环节,给出课堂讨论结果的评价标准。对于“微电子工艺学”难度较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学生独立思考尤其重要。增加课堂讨论环节是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最好方法,但会减少理论课的时间,需要建立以下实施方案:①每堂课都要仔细设计该课主题,明确重难点,精简讲授时间;②合理设计和安排思考题和讨论题的内容以及实施方法;③合理设计和安排讨论效果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增加教学专题的seminar,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仅能理解基本理论,同时能结合应用,学会基本、常用的微电子器件工艺制造方法。2.习题试题库建设及理论考核标准。课堂练习题和思考题题库建设。根据该门课的特点,合理设计和安排本课主题下的思考题和练习题,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调动学生积极性,循序渐进地接受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目前,我校没有完善的“微电子工艺学”考试试题库。本项目拟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我校实际和教学大纲编写试题库,使具有不同题型、不重复题目的试卷达10套以上。具体理论考核标准:测试项目一:课堂表现考核、考核内容、课堂表现情况;考核形式:以第一次形成性考核的条件及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为基础进行,主要内容为课堂回答问题、专题讨论、口试等。考核时期:课程结束为周期。测试项目二:作业考核,包括平时作业考核和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考核两部分;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考核。测试项目三:课堂卷面考核内容:课程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考核形式:抽取题库中的试题进行卷面考试;考核时期:课程教学的最后两节课。3.实践教学实施标准与实验教学改革。本项目拟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制定实施和测试标准。进一步调整实验课程方案,安排一次对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调查研究和一周的器件工艺流程仿真的课程设计。根据实验课程设置目标,编制“微电子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案。拟设置的工艺设计的具体内容:利用器件仿真软件Medici和工艺仿线,完成LDMOS和IGBT新结构的器件和工艺仿真设计,以汇报、答辩且最终以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目的:学会利用模拟工具观察新结构的基本特性;通过实验设计掌握器件的工艺流程;在设计过程中体会设计器件结构的各个参数的折中关系和流程的烦琐性,初步建立工艺设计的思维。实践教学内容需要在教学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更新,根据学生情况增减内容和调整教学大纲。实验教学测试标准:测试项目一:集成电路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前沿调研报告。考核内容:对集成电路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前沿的调研。考核形式:按时提交集成电路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前沿调研报告,字数不少于2000字。考核时期:课程结束2周内完成。测试项目二:工艺仿真设计和小论文撰写考核内容:结合工艺仿线,完成LDMOS和IGBT系列新结构的设计论文。考核形式:以报告形式答辩,最终提交LDMOS和IGBT新结构的设计论文,字数不少于2000字。考核时期:课程结束1周内完成。4.专业见习。学生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学院筹建中的实验平成工艺相关实验,如微电子工艺实验室。主要功能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微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器件特性参数的测试分析方法、信息功能材料的制备和结构性能测试方法。内容涵盖CMOS工艺,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制备工艺、LTCC材料制备和封装工艺、多芯片组件技术,MEMS传感技术及微系统构建工艺等,如微系统封装与测试实验室。该实验平台功能用于微系统封装与测试。实验内容包括各种可用于微系统封装的基板材料及其封装技术研究,系统级封装三维复杂结构的电磁场、热场分析建模、电特性、热特性快速仿真、复杂混合信号完整性分析、电磁兼容、热效应问题的认识和优化处理,封装工艺、可靠性与测试技术研究。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通过一系列特定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按照一定电路互连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如硅或砷化镓)上,封装在一个外壳内,用以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的电子器件。该实验室平台主要用于集成电路设计。5.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网络资源,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完成课程创建和内容填充、作业功能、互动功能、阅读资源等内容;学生可以在课下参加讨论与交流、提交与查阅作业,还可以进行一对一的答疑解惑等。本文结合微电子工艺学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课堂设计、课程考核标准、题库建设、实验环境建设、见习实习和网络平台建设等多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具体来说:①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参考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实施方法,制定学生课堂表现的考核标准,给出如增加课堂讨论、专题seminar、学生项目PPT展示的环节的具体实施建议,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②期末考核中,参考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重点,编写一套能极大指导学生学习的试题库和习题库,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③根据微电子行业的发展和我校实际,建立一整套合理的实验内容和实验体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微电子工艺学的核心技术和方法;④利用仿真软件模拟实际工艺流程,完成CMOS以及BCD工艺设计;⑤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解决难题,实现师生互动,让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这门重要专业课学习,在掌握微电子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具备自主学习,独立研究,勇于创新的能力,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当代微电人。

  作者:吴丽娟 宋月 张银艳 雷冰 唐俊龙 谢海情 刘斯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1]罗小蓉,张波,李肇基.《微电子工艺》的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05

  [2]陈卉,文毅,张华斌,胡云峰.“微电子器件”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高等学刊,2016.01

  [3]王蔚,田丽,付强.微电子工艺课/实验/生产实习的整合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

  [4]廖荣,刘玉荣.微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8

  [5]高云,杨维明,叶葱.微电子器件与工艺模拟实验讲义[D].湖北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2015

  [6]樊路嘉,陈德英.微电子专业生产实习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05

  音乐教学教育管理影响启示先贤有言: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学与仕之间内在的联系。而对于一名高中音乐教师而言,反映在教学层面是教学相长,不断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革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从而使自己变成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乃至名师。而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看,音乐教学与教育管理艺术也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主要表现为音乐教学有利于教育管理艺术化,教育管理又通过对老师个体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音乐教学,使音乐教学的艺术熏陶效果更深刻和广阔。两者的交互影响,推动了音乐教师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收获教学成果的同时亦能实现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艺术化的抱负,从而让音乐教师能站在更高的平台思考高中的美育教育。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调动各种因素开展音乐美育教育,进而又影响音乐教学,推动音乐教学理念更新,而这个过程恰恰值得教育管理工作借鉴。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管理与教学结合得越紧密,就越能体现教育发展的规律。而将音乐教学中美学教育加诸在教育管理过程,既能体现出音乐教学管理过程中的美育作用,又能反映出教育管理艺术化的动态进程。教育管理工作事务性繁多,各种突况和有关部门的教学检查也时有发生,使得有的教师认为教育管理工作会影响到教学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如此,教育管理可以借鉴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加以改进,将美育功能引入到教育管理过程,使事务性工作按一定的原则如轻重缓急有序化管理,将各种突况预案逐一落实,并把教育管理责任目标明确到管理者个人,那么教育管理工作就呈现出有序化美学艺术管理的状态。各施其职又相互联系,犹如音乐中每一个音符律动所承担的功能一般,有机连接在一起,就能演奏出动听的乐章,而失之其一则韵味全无。

  音乐教学经验的转化,直接消化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心得,作用于教育管理工作,是音乐教学工作者即音乐教师走向更高舞台的必经之路,也是音乐教师由优转变为仕的过程。音乐教学是音乐老师成长的立足之本,立足教学才能可能得到同事和领导们的认可与信任,才有可能进入到教育管理者行列,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有所作为。所以,音乐教学的经验尤为宝贵,在教育管理艺术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美育功能的发挥能有效使教育管理工作效果更有艺术美感。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音乐教学固然能使教育管理具有了更强烈的审美意义,赋予了教育管理更多的美育元素,但实际上教育管理也对音乐教学产生了更深更广的影响。

  二、教育管理促使音乐教师的个体成熟,使音乐教学与音乐学科的发展具有更广阔的视野

  教育管理工作虽然压缩了音乐教师的备课时间和教学时间,往往会造成影响音乐教学的负面印象。但事实并非如此,教育管理工作能使音乐教师跳出音乐学科的范围,更深刻地认识高中教育,从而摸索出高中教育的规律。这就使音乐教师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音乐教学,进而推动音乐教学的方法得到完善,授课语言日益凝练风趣,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元,教学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这种交互式影响带来的提高,能使音乐教师个体迅速成长起来,能更深邃地思考个人的价值与教师岗位的结合,思考教育管理对学生成长带来的影响,从而成熟起来找到自己在教育职业上的人生价值。而这种学习与思考的沉淀,又作用于音乐教学过程中,使音乐教学所承载的美育功能落到实处,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美育的教学目标。

  教育管理不仅促使音乐教师个体越来越成熟,还增强了音乐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教学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往往受到学生认可,但教学管理过程往往被人诟病,这主要是源自音乐教育重专业而轻教学管理。而教育管理特别是行政工作能够增强音乐教师的管理能力,使教学管理更科学合理,更富有人性化。这包含了教育管理对音乐教师个体的管理能力训练,又是音乐教师个体自觉成熟并接受教育管理影响的结果。因此,从教育管理上来看,管理目标对象成为管理者本身,即是教育管理的成功。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能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中积极承担一定的行政工作,也是教育管理使音乐教师获得成就感的表现之一。所以,教育管理对音乐教学的影响更不可小视。

  音乐教学与教育管理艺术的交互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积极的效果,给教育工作者特别高中教师带来了很重要的启示。一方面,音乐教学是教育管理艺术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功能,能有效的补充、完善语文美学、绘画艺术所带来的影响,从而打破学科间的樊篱,打通了一条通过美育教育将语文、美术、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教育研究之路,更好地推动了高中基础学科的融合,从而达到美育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教育管理工作给更多的音乐教师有了梦想启航的机会。将教育管理和行政工作的大局观和开阔视野带到课堂教学及教学管理,教学效果会发生惊人的化学反应。这必然促使音乐教师需要获得更广阔的天地去施展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自己对音乐教学孜孜以求的目标。这两方面的影响,会给高中教育者带来较大的冲击,促使他们去思考如何将学科教学与教育管理结合起来,进而从单一学科中解放出来,将多学科特别是基础学科融会贯通并找到高中教育的本质,让施教者和受教者都能获得教育的快乐,进而实现高中教育的目的。这种启示,使高中教师获得了除高考成绩之外所带来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仅是来自于教育、教学本身。不仅如此,这种启示更能让教育管理者认识到,教育管理工作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坚强保障,使广大优秀教师认清教学与教育管理的关系,并能正确处理和对待。这不仅有利于和谐同事关系的构建,也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和和谐校园的建设。

  总之,音乐教学作为通过艺术熏陶的作用,不仅要培养高中生优雅的素养与气质,更应该承担起美育教育的功能。而音乐教师也通过音乐教学的实践,将教学经验作用于教育管理中,深刻认识高中教育的本质,使自己成为一名深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从而更好为教育管理服务,将管理艺术化。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自觉吸收教育管理的养分,使自己迅速成熟起来,从而找到将音乐教学与教育管理结合起来的道路,并在这条道路上实现自我的价值。

  [1]张欣.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陈鹤.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10.

友情链接: 马可波罗瓷砖